当前位置 : 首页 > 行业新闻 > 行业动态
 

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改造30多万个老旧小区

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潘伟在新华社20日推出的“中国经济圆桌会”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中介绍,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800多万套,1.7亿多住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;改造30多万个老旧小区,惠及1.3亿多城镇居民。

潘伟表示,党中央、国务院十分关心和重视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,各地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,开展棚户区、老旧小区、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等多种方式,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。

在介绍具体举措时,潘伟表示,我国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,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需求,指导各地在对低保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基础上,因城施策保障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。

在体系上,构建了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,包括公租房、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,分别对低保家庭、新市民、青年人等不同群体作出相应安排。在方式上,坚持货币补贴和实物保障相结合,以需定建、以需定购,多种方式筹集房源,再根据百姓需求,宜租则租、宜售则售。

同时,我国抓紧实施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造项目,特别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对风险隐患突出、居住环境脏乱差的棚户区、老旧小区、城中村、危旧房等,优先作出改造安排,改善居住环境,让群众住得更方便、更舒心、更美好。

在政策上,给予税收优惠、金融贷款、土地规划、中央补助等支持,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;坚持“留改拆”并举,根据群众需要和房屋不同特点,通过改造、加固、重建等多种方式实施改造,让人民群众在住房安居上有更多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摘自 新华网 2025.11.20 记者 王优玲 郑钧天

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张雁在新华社20日推出的“中国经济圆桌会”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中表示,要把城市更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系统推进好房子、好小区、好社区、好城区“四好”建设,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、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,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张雁说,住房城乡建设部已经印发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导则和手册,指导各地依据城市体检结果,科学制定城市更新专项规划,建立完善从专项规划到片区策划,再到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划实施体系,形成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、评估成效、巩固提升的工作路径,确保城市更新项目落地落实落细。

目前,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152个县级市已经全面开展城市体检,今年共体检了300多万栋住宅,约18万个小区、3万多个社区、3800多个街区,形成了问题清单和整治建议清单,摸清了城市的“家底”,夯实了工作基础。

张雁说,要落实加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,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,开展完整社区建设,推进老旧街区、老旧厂区、城中村等更新改造,完善城市功能,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,修复城市生态系统,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等重点任务,统筹实施好一系列民生工程、安全工程、发展工程,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。